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遵义飞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04644号-1 营业执照
地址:遵义市红花岗区红花岗路园林小区
专题40元/分 专题50元/分 专题60元/分 专题80元/分 专题100元/分 专题120元/分 01号男02号男03号男04号男05号男06号男07号男08号男09号男10号男11号男12号男13号男14号男15号男16号男17号男18号男19号男20号男21号男22号男23号男24号男25号男26号男27号男28号男29号男30号男31号男32号男33号男34号男35号男36号男37号男38号男39号男40号男41号男42号男43号男44号男45号男46号男47号男48号男49号男50号男51号男52号男53号男54号男55号男56号男57号男58号男59号男60号男61号男62号男63号男64号男65号男66号男67号男68号男69号男70号男71号男72号男73号男74号男75号男76号男77号男78号男79号男80号男81号男82号男83号男84号男85号男86号男87号男88号男89号男90号男91号男92号男93号男94号男95号男96号男97号男98号男99号男100号男101号男102号男103号男104号男105号男106号男107号男108号男109号男110号男111号男112号男 113号男 1号女 2号女 3号女 4号女 5号女 6号女 7号女 8号女 9号女 10号女 11号女 12号女 13号女 14号女 15号女 16号女 17号女 18号女 19号女 20号女 21号女 22号女 23号女 24号女 25号女 26号女 27号女 28号女 29号女 30号女 31号女 32号女 33号女 34号女 35号女 36号女 37号女 38号女 39号女 40号女 41号女 42号女 43号女 44号女 45号女 46号女 47号女 48号女 49号女 50号女 51号女 52号女 53号女 54号女 55号女 56号女
解说:2005年10月17日,这天是盐池县高沙窝镇的集市贸易,和往常一样,南场村的顾王业老汉早早起来,开着自家的三轮车到镇上卖羊。还不到中午,老汉就卖掉了两只羊羔。今年56岁的顾王业是养羊的老把势了,可是,暖棚育肥养殖的好收入还是让他心里了开了花。过去,养了大半辈子的滩羊,一年到头赚不了几个活钱,现在可不一样了。
(同期声) 顾王业 高沙窝镇施记圈村村民
解说:舍饲养殖让顾王业和村里人都尝到了增收的甜头。封山禁牧以来,盐池县高沙窝镇施记圈村建起了117座标准化养殖暖棚,全村年出栏滩羊3800只。乡亲们都说,这是村支部办的一件大好事。
九月是丰收的季节,施记圈自然村的李天锋在辣椒地里忙的不亦乐乎。去年,当村上引种新品种保加利亚辣椒时,种惯了大田粮食的李天锋还是转不过脑筋。经过村支部委员耐心的思想工作,他种植了两亩保椒,仅仅几个月时间,一亩地纯收入就超过一千元。
(同期声) 李天锋 高沙窝镇施记圈村村民
解说:在顾王业和李天峰的眼里,过去的村支部可不是这个样子,拿他们话说,就是山羊搭牛皮——两张皮。高沙窝镇施记圈村虽然地方偏僻,但交通便利,又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长期以来,由于村两委班子涣散,农村党员一般散沙,各种矛盾纠纷层出不穷,是挂上号的后进村。
2004年,自治区党委选派100名年轻干部到后进村挂职锻炼,镇党委组织干事任海明选派到施记圈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在当年11月的村支部换届选举中,任海明以全票当选为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新支部班子的建立,特别是村支部“一把手”的选配,为后进村的整顿和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同期声) 任海明 高沙窝镇施记圈村党支部书记
解说:施记圈村有水浇地518亩,草原面积17.8万亩,人均接近200亩,发展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新成立的党支部积极跑项目,争取资金,打井,打窖,建标准化养殖暖棚,使畜牧业收入占到农民总收入的40%以上。
(同期声) 顾立业 高沙窝镇施记圈南场村村民
解说:施记圈村在水地上做文章,大力调整种植结构,走压粮扩经扩饲的路子,通过与县农业局联系,积极引种保加利亚辣椒220亩,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增收130元。
(同期声) 李天锋 高沙窝镇施记圈村村民
解说:整顿后进村,不但要加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还要发挥广大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他们成为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领头雁”。由于当地自然条件适宜种植甘草,村支部以党员示范户为龙头,成立了中药材协会,采取支部引领,协会运作,农户参与的方式,把药材种植这一特色产业作大作强。作为村支部有没有向心力和凝聚力,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在于能不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能不能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仅两年来,村支部通过实施药材和林业项目,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两万元,不但摘掉了“空壳村”的帽子,还切切实实为群众办了一些实时、好事,受到群众的好评。
(同期声)任海明 高沙窝镇施记圈村党支部书记
解说:路平了,房子新了,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这些变化使施记圈村农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仅仅不到两年时间,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300元,全村有科技示范户50多户,40%的农户达到了“十星级”文明户标准。
(同期声) 顾建平 高沙窝镇施记圈村村民
(同期声) 周庆辉 盐池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抓住这一点,才能把握农村工作的“牛鼻子”和农民群众的根本愿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才能充满勃勃生机和活力。
过渡 再出片名 改变
解说:王乐井乡孙家楼村过去也是一个有名的后进村,提起村里这几年的变化,群众都说,修通致富路,种上旱三田,成立了集市贸易,这三件实事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了。
孙家楼村原来有一条简易村道,由于年久失修,道路坑坑洼洼,遇上雨雪天气难以行走。 换届后的村支部和村委会多方争取资金,修通了7.2公里的柏油路,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行路难问题。路修通了,村上因势利导,及时成立了集市贸易,解决了当地村民的买难和卖难问题。
(同期声) 王乐井乡孙家楼村村民
解说:孙家楼村人口多,土地资源少,农业生产条件差。2003年1月,年仅28岁的石海涛被组织选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石海涛深知在基层工作必须始终要依靠群众,每一项工作必须体现群众的愿望。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支部确立了“班子引导,项目带动,强化基础,理顺民心”的工作思路。村上从强化基础设施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入手,争取水利部门支持,建设保水保肥的“旱作三田”1640亩,解决了火庄子农户用电问题。今年,村上针对当地草原面积大,群众养殖积极性高的实际,村党支部协调金融部门贷款,帮助王记圈自然村农民建设综合养殖园区。
(同期声) 陈贵 养殖户
解说:养殖园区建成后,可饲养生猪1000多头,肉牛80多头,年可实现纯收入60多万元。
(同期声) 王宏 孙家楼王记圈村村长
解说:孙家楼村具有种植枣树的优越自然条件,当地群众有种植庭院枣树的经验和传统,产出的红枣汁甜,肉厚,产量高。瞄准这一优势,村上引导农民种植红枣,发展红枣种植基地400亩。利用当地拧条面积大的有利条件,村上争取县计委扶持,投资15万元建立了拧条加工厂。
(同期声) 石海涛 王乐井乡孙家楼村党支部书记
解说:在新一届村支部的努力下,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在两万元以上,摘掉了“空壳村”的帽子。
新换届的村党支部还以“加强阵地建设,转变支部面貌”为目的,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孙家楼原有村部离居民点较远,村上争取三万元资金对村部进行了搬迁维修,并新建了两个自然村的党小组活动室,成立了党小组,解决了部分老党员行动不便,参加组织生活困难的问题 。村党支部严格按照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把一批年轻有为,头脑精明,致富能力强的青年农民吸纳进了党组织,为党员队伍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新一轮“三级联创”活动中,村支部被率先评为“五好”村党支部,孙家楼村同时被授予县级“文明村”称号。
(同期声) 石海涛 王乐井乡孙家楼村党支部书记
(同期声) 惠 奎 孙家楼村村民
解说:一年一小步,三年大变化,在新党支部带领下,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改善。当地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2003年的1300元提高到1700元。
“富不富,看支部;强不强,看班长”。近年来,盐池县委审时度势,以保持农村基层党组织先进性为目标,切实加强村党组织书记、村级班子和农村党员“三支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发展能力和富民本领,以“核心强”带动“班子强”,以“班子强”带动“队伍强”。
(同期声) 杨志有 盐池县委副书记
近两年来,我们运用倒排队的方式在全县确定了18个后进村党支部,并采取了“县领导联系到村、部门项目帮扶到村、乡党委责任落实到村、组织部跟踪考核到村”的办法,分类指导、对症下药、集中整理、限期转化,使后进村党支部工作在短期内明显改进,出现了干部风正、党员气顺、群众劲足的局面。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党支部有了凝聚力和战斗力,这就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
解说:通过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使全镇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推动了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加快了小康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