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遵义飞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黔ICP备16004644号-1 营业执照
地址:遵义市红花岗区红花岗路园林小区
专题40元/分 专题50元/分 专题60元/分 专题80元/分 专题100元/分 专题120元/分 01号男02号男03号男04号男05号男06号男07号男08号男09号男10号男11号男12号男13号男14号男15号男16号男17号男18号男19号男20号男21号男22号男23号男24号男25号男26号男27号男28号男29号男30号男31号男32号男33号男34号男35号男36号男37号男38号男39号男40号男41号男42号男43号男44号男45号男46号男47号男48号男49号男50号男51号男52号男53号男54号男55号男56号男57号男58号男59号男60号男61号男62号男63号男64号男65号男66号男67号男68号男69号男70号男71号男72号男73号男74号男75号男76号男77号男78号男79号男80号男81号男82号男83号男84号男85号男86号男87号男88号男89号男90号男91号男92号男93号男94号男95号男96号男97号男98号男99号男100号男101号男102号男103号男104号男105号男106号男107号男108号男109号男110号男111号男112号男 113号男 1号女 2号女 3号女 4号女 5号女 6号女 7号女 8号女 9号女 10号女 11号女 12号女 13号女 14号女 15号女 16号女 17号女 18号女 19号女 20号女 21号女 22号女 23号女 24号女 25号女 26号女 27号女 28号女 29号女 30号女 31号女 32号女 33号女 34号女 35号女 36号女 37号女 38号女 39号女 40号女 41号女 42号女 43号女 44号女 45号女 46号女 47号女 48号女 49号女 50号女 51号女 52号女 53号女 54号女 55号女 56号女
【配音】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推动“充分就业社区”、“充分就业街道”创建,促进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各级人社、财政部门积极落实创建活动,加快构建城乡一体、信息共享、功能完善、服务规范、管理高效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在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谱写了一曲“促进充分就业、建设美好**”的时代赞歌!
自2005年“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就业街道”创建以来,全市276个社区中,有263个成为省级“充分就业社区”,8个成为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张家店社区被人社部授予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在全市20个街道、89个乡镇中,有15个街道被授予“充分就业街道”称号。共帮扶7.8万名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助8707户“零就业家庭”11084人就业,连续7年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配音】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功能,完善服务手段,开展“基层就业在**”系列活动,着力打造“直达服务、贴近服务、个性服务”的**基层就业服务品牌。
——《就业失业登记证》办理进社区,让居民群众享受到社区申报、审核、打证家门口一次办结的直达就业服务。
——定制“绿色就业线路图”,为15万大学生、农民工、复转退伍军人开辟绿色就业通道。
——开通“只要不挑不拣,保证24小时就业”的就业直通快车,所有就业创业事项,居民不出社区就可就近就地一揽子解决。
——街道、社区电子显示屏和信息栏定点定时发布市劳动就业管理局统一汇集的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招聘信息,让求职者、用人单位享受到贴近实时公共就业服务。
——实施“志.能”激发关爱工程,让5000余名特殊困难家庭子女享受到了“一对一”个性化就业服务。
——以社区为单元构建“15分钟社区就业创业服务圈”, 让城乡居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快捷高效就业服务。
——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由网格员进家入户代办,让群众享受贴心就业服务。
按照“一街道一品牌,一乡镇一特色,一社区一亮点”思路,打造**基层就业子品牌。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品牌集群:
西坝街办 “三峡鱼街”和新市民工程。宝塔河街办“农贸就业”和“星级网格员”。云集街办“咖啡娱乐就业”。点军街办“农家乐”和“旅游就业”。西陵街办“餐饮就业”。张家店社区“社区事业养社区人”。合益路社区“就业服务360”。张家坡社区“就业超市”。韩家坝社区“就业服务俱乐部”。力行街社区“就业QQ聊吧”。土街头社区“残疾人关爱室”。石板溪社区“文化建设促创建”。四方堰社区“党建带动创建”。二马路社区“心理咨询室”。
品牌建设带动创建,**基层就业实现4个新跨越:从单一办证服务向全方位的人社服务跨越、从城镇居民服务向城乡居民群众服务跨越、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跨越、从“一锅端”式服务向个性化精细服务跨越。
【配音】为增添“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动力和活力。2009年,**市全面开展了“充分就业街道”创建活动。
考核内容高要求。市人社局、财政局制定创建充分就业街道考核办法,明确创建条件。将所辖社区100%达到省级“充分就业社区”标准、零就业家庭就业率100%、长期失业人员就业率100%、大龄失业人员就业率100%、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100%等5个100%作为必备硬性条件,纳入考核范围。
平台建设高投入。由市政府、县市区、街道、社区分别筹资10万元建设“一站式”就业服务场所。其中街道、乡镇达到400-500平方米,社区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对评为“充分就业街道”的,由市政府予以表彰,并给予3万元奖励。市政府开展3轮基层就业达标升级活动,连续3年每年安排资金135万元,按每个街道5万元、社区2万元“武装”街道、社区,专项用于购置电子显示屏、触摸屏等现代化办公设备。
队伍建设高标准。坚持从高校毕业生中公开择优录用基层就业专职工作人员,在近年来新进的基层就业人员中,大学生数量占到了86%。目前,一支素质高、热心基层、充满活力的基层就业队伍正活跃于**大街小巷,被市民们尊称为“小巷总理”。
围绕充分就业做文章。把群众参与率、满意率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发动群众参与创建。市里专门成立考核办,严格考核验收,兑现奖惩,推动了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借力社会管理创新,推行基层就业网格化管理
抓住**市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契机,市人社局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实施机制对接、管理跟进、服务跟进的“一对接、两跟进”措施,主动将基层就业融入社会管理创新,基层就业队伍得到加强,服务得到延伸,功能得到拓展。
大力实施基层就业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网格员作为政策宣传员、信息收集员、服务代办员、就业指导员、困难帮扶员、创业领航员“六大员”作用,将就业信息、就业失业登记、就业援助、政策落实等12项职责融入1110名网格管理员日常工作之中。借助网格员“服务范围广、社情民情熟”的优势,建立就业困难人员“点对点、面对面、一对一”服务联系制,提供“信息进网格、帮扶进家庭,政策落实到个人,零距离、无时差、没死角”优质服务。
构建无缝信息平台,按照就业业务全覆盖,人员管理实名制要求,社区网格员利用“E通”将就业失业人员信息、培训信息、用工信息与政府电子政务平台对接,实现就业信息的“一点登录,全市查询,资源共享”。
再造服务流程。统一规章制度、统一工作流程、统一服务规范,制定岗位职责、目标考核、监督投诉等制度,为建立基层就业服务长效机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执政为民,创建为民。**市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充分就业街道”工作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衷心拥护。展望未来十年,**人民将以雄健的步伐,向建设特大型城市目标迈进!